撕裂的来源 The Tearing Force
在之前的系列,尤其是《补偿效应》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关于撕裂来源的话题,人类的社会和科技进步得太快,不断产生着新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信念,而我们古老的灵魂与此并不完全适应。写下此文的原因在于,我看到非常多的人具有不错的生活条件,但是却始终感觉不到开心。俗话说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勤俭珍惜万物,也是老子的三宝之一。那么,如果享受着不错的生活质量,却不能彻底地把幸福快乐把握在手中,是十分可惜的。
阅读此文之前,希望至少已经阅读过《补偿效应》这个系列,至少是第一个章节,关于概念方面的介绍。您就会对撕裂的来源有足够的认识。在这里我们再重新简单梳理一下问题的根源:
- 信息。信息量过于庞大,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压力,人们对进入自己家中的客人十分注意,却往往忽视进入自己意识的信息。让我们想象一下流行感冒病毒。病毒比细胞小很多倍,当它通过细胞膜的时候会伪装成营养物质而获得通过。我们摄入进去的信息,最终都会变成我们的血肉,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信息往往携带着某些“先决条件”,例如,假如我说,我坐在房子里,悠然自得。那么里面包含的先决条件就是,我可能是房子的主人,不然我不会这么闲适。这些“先决条件”往往会被潜意识吸收,意识往往注意的是信息本身,也就是我在房子里这件事。显而易见,所谓的普世价值就是通过这样的模式走入人们的内心的。
- 个体同质化。接受着一样的教育,一样的工作安排,人们彼此变的越来越像。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就是把人变成机器的知识。稍有常识的人或者对古典伦理学有所了解的人都能轻易指出他们对人的危害。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的精神问题正在变的越来越复杂,而我认为,实际上人的精神问题也在变的越来越一致和相同。不过遗憾的是,人并不会因此感到有归属感。大量的个体会让潜意识感到竞争的激烈和对自我认识的迷茫。有不少现代人已经默默放弃了竞争优势,通过与古老的集体无意识尽量切断关系来达到。
- 消灭的宗教。宗教已经在启蒙运动以来的这些年里被所有学科批判过,消灭了。宗教里最有价值的是其象征语言。也就是把事物进行拟人化,例如给其他生物,其他物质赋予精神上的生命;概念进行具象化的语言,例如,美德和丑恶都有了代言人,有正义 邪恶的象征;第三,暗喻和替换概念的语言,例如用羊指代教徒,用牧羊人指代神父,还有更加复杂的,用鱼指代宗教领袖,或者是用蛇去指代智者。这些象征语言包含在我们比较熟悉的童话和神话中,他们的存在可以唤醒潜意识的功能。而现代人唾弃和舍弃他们,认为他们是过时的功能和幼稚的集合。
- 比较心。我们曾经说过,八卦和小消息是人类语言的起源,现在,这种语言正在泛滥。我们了解了太多关于其他人的事,不断产生小的 细微的投射和模仿效应。这也会令人迷失自己。我们不断地分散注意力去扮演其他人的价值观,在其中消耗许多能量。每个人都有其天赋和他人不可及的地方,而在同质化的社会并没有太多施展的空间。尤其是繁殖资源方面消息的过度分享,容易造成自然人的挫伤。这种挫伤会发展出反社会人格。
- 过度积极的补偿。利益集团瞄准人的需求,释放大量针对性的补偿产品。例如,创造出刺激的电子游戏去满足用户的战斗战争本能,创造大量色情内容去满足用户的繁殖本能,利用优异的奖励惩罚机制制造令人上瘾的游戏。以及利用这些本能制造广告,宣传品等等。这时候,补偿效应已经不再作用于补偿的功能,无数信息和产品涌入这些补偿的空缺处,携带着复杂的额外信息。
一言以蔽之,撕裂是由于拥有崭新信息的意识与古老灵魂所蚩尤的信息产生了不对等,一些深藏在我们基因深处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得到抑制。我们切断了与自我的联系,这种撕裂在现代人身上体现为一种Dysempowerment 无力感,焦虑感。激进的人身上体现出反社会人格,精神疾病。
本作的目的在于令读者对这些已经存在的现象有所留意,这样就能不自觉地对其进行修正。